当前位置:首页 > 婚恋情感 > 适度原则指的是什么?适度效应的例子和启示

适度原则指的是什么?适度效应的例子和启示

2025-05-09 23:54:22 [职场心理] 来源:重庆国月凯

适度效应指当信息的适度什适难度处于中等程度时,则该信息既容易引起接受者的原则兴趣,又能通过他们的度效努力得到理解。从广义上来讲,例和适度原则的启示范围相当宽泛,同时其应用历史也很长,适度什适是原则很难将其具体地限定于某一年某一人发现的。比如,度效中华文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例和其文化内核都提倡“中庸之道”,启示一般指不偏不倚,适度什适折中调和的原则处世态度,这与我们当下了解的度效“适度原则”不无相似之处,只是例和更偏近于人际交往方面。又比如,启示从哲学方面来讲,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同时,在诸多行业之中,例如广告业,金融业等都对适度原则有高频率的运用。

  适度效应的例子

(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之前的学校教育,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时候适度原则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度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层层推进。女儿学校有位非常有经验的数学老师,他教出的孩子不管什么基础,成绩都顶呱呱。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在日常的教学中会留意每个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些孩子学得很快,掌握得很好,他就会适当给这些孩子增加一点难度,不至于使这些孩子骄傲自满;有些孩子学习困难,他会降低难度,让这些孩子有信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这些孩子对知识点掌握得不错了,再开始慢慢提高难度。这位老师说:“孩子都不笨,只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先后,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标准去教育孩子,有些孩子会觉得简单,他们就容易骄傲;而有些孩子会觉得难,越学越没自信,最后跟不上索性就放弃了。所以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的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育,最终会回到同一起跑线上的。”由此可见,在教育中选择适合孩子的“度”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二)婚恋家庭

有这样一对夫妇,孩子都上大学了,依旧恩爱如初。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维护好一个家庭更是需要智慧。丈夫说:“我们在家里都有各自的分工,该她做的我基本上不会插手,该我做的我不会偷懒,当然在各自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之间也会互相帮忙。”问他为什么,丈夫说:“如果家里有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日积月累,事情做得多的那一个心中难免就会产生怨言,有了埋怨,和谐的气氛就打破了,日子就会动荡。如果我们都有适度的活儿去干,双方是公平的,心中也不会起什么波澜,同时在互相帮忙的时候还会感激对方。”可见,夫妻之间好比两个交叉的圆,既有重合的地方,又有自己独立的地方。在夫妻相处中,彼此既要有共同要做的事情,也要有各自的私人空间,适当的距离会让夫妻关系更融洽更长久。距离过近,私人空间缩小,逐渐会失去两人作为成人的独特标识;距离过远,各做各事,形同陌路,感情难以维系。总而言之,适度的距离会使得家庭更幸福。

(三)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适度的距离尤为重要,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霍尔做过一个关于不同人群的社交距离实验,得出如下结论:霍尔认为18英寸的接触,是角力、调情或亲呢的交谈,在这种距离内,人们互相传递的信息,就不仅仅是靠语言,而是靠接触、微笑、身体的热度,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对方呼吸的快慢,皮肤肌理及颜色的变化。不同民族,人们交往的空间距离要求也不尽相同。1.5-2英尺是私人的空间距离。它相当于生活在非接触性文化中的个人企图维护的私人空间的大小。妻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待在丈夫的私人空间内,若其他女人这样做,就会引起误会和非议。私人空间距离可延长到2-4英尺。在这个距离内讨论个人问题是合适的。4-7英尺是社会距离。在办公室里,一起工作的人们可以保持这种距离进行交谈。社会距离可延长到12英尺。12英尺以上的是公共距离。非正式场合以及人们之间极为生硬的谈话适合于这个距离。一般来说,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双方肯定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两个人相谈甚欢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拉近一点距离;如果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说不定他们就可以互相拥抱了。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完全符合在人际交往中当时情况下的“度”。

(四)单位工作

企业管理中这个“度”的把握需要管理者大费脑筋。太严了,员工没有灵气、死板,企业发展困难;太松了,员工一个个是老油条,同样对企业的发展没有积极意义。这个度的拿捏,确实值得研究。在一个销售公司,有几个销售团队,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A团队的队长很强势,总会拿根鞭子在员工后面抽,事事都要过问,属下缺少自由,他们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老大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大家都不开心,队长自己也很累,还抱怨属下不卖力,事事都要他去操心。B团队队长很聪明,给属下足够的自决权,同时他会要求属下每一周汇报手中的销售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员工遇到困难时他会及时出手。在员工心中,他是无所不能的老大,交给老大就是交给放心。于是他们会无所顾忌地往前冲,收获也将是满满的。管理心理学是门大学问,宽严适度是作为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适度原则的启示

启示一:距离产生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一点空隙,没有自由,容易窒息。人,生来喜欢自由。给彼此空间,适度的距离会让你的人生,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在与朋友相处时,即使再亲密的关系,也要记住“过犹不及”,适当的距离会让彼此的友情更加长久;在与爱人相处时,也要记住“亲密有间”,这会让你们的爱情永远保持新鲜感与神秘感;在工作中,与同事保持安全距离,会让你们彼此舒适、信任。

启示二:适度是相对的

度量一个事物是否合适的标准是相对的,不仅不同的人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人,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度量也可能变化,犹如人际交往中的距离:刚认识时有一个距离,熟络了就可以拉近一点了,再进一步可以拥抱在一起,当你发觉不对劲时,还可以拉开距离。所以适度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人与人交往需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不能教条主义,墨守成规。

(责任编辑:人际关系)

推荐文章
  •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原创分享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原创分享 家庭是由彼此联系的生命构成的,并且它又是由严格但未言明的规则掌控的。家庭系统理论的最大创新,在于发现了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地相互缠绕在一起,并且家庭成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他们互动方式的一种功能而 ...[详细]
  • 治疗儿童焦虑症恐惧症最常用的心理学方法有哪些?

    治疗儿童焦虑症恐惧症最常用的心理学方法有哪些? 导读治疗儿童焦虑症恐惧症最常用的心理学方法有哪些?治疗儿童焦虑症恐惧症最常用的心理学方法包括:1. 对话行为治疗(CBT):CBT 是一种技术性的治疗方法,其重点是帮助儿童促进自我控...治疗儿童焦虑 ...[详细]
  • 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恋怎么办?

    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恋怎么办? 导读当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早恋问题时,以下是一些建议: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与孩子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并愿意倾听他们的想...当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早 ...[详细]
  • 挽回的信息(如何成功挽回失去的爱情?)

    挽回的信息(如何成功挽回失去的爱情?) 导读如何成功挽回失去的爱情?失去爱情是一种痛苦和无助的感觉,但是挽回失去的爱情可能是一个有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挽回一段关系需要努力、失望的过程,但是它也可能是成功的。了解自己的情感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详细]
  • 揭秘男生半途而废原因:为何撩完就走?三大关键因素

    揭秘男生半途而废原因:为何撩完就走?三大关键因素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被男生撩得正开心,他却突然消失,不再回应你的消息?这确实令人困惑和不解。那么,男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以下是三大可能的原因:第一,兴趣不再。有些男生可能在开始时对你产生了浓厚 ...[详细]
  • 同学之间相处不累才是最好的关系,青少年不可忽视自己的心理感受

    同学之间相处不累才是最好的关系,青少年不可忽视自己的心理感受 导读同学之间相处关系的好坏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让我们感到舒适和愉快,促进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以下是为什么同学之间相处不累才是最好的关...同学之间相处关系的好坏对我们 ...[详细]
  • 青少年心理:孩子比较胆小社恐,该不该给他报一些运动类兴趣班?

    青少年心理:孩子比较胆小社恐,该不该给他报一些运动类兴趣班? 导读孩子比较胆小和社交恐惧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环境、家庭背景、个性等。运动类兴趣班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以下是一些...孩子比较胆小和社交恐惧可能 ...[详细]
  • 青少年心理障碍: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症问题?

    青少年心理障碍: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症问题? 导读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许多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或社交场合时会感到紧张、害怕和不安。这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还可能对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 ...[详细]
  • 渣女的特点与显性表现

    渣女的特点与显性表现 公主病患者这类女生常常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她们常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有人都应该为她服务。在与服务人员交流时,她们态度恶劣,经常挑剔并给出差评。如果你与她相处,开始她可能会 ...[详细]
  • 3岁小孩看手机多动症能看好吗

    3岁小孩看手机多动症能看好吗 导读小孩看手机多动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缓解。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多动症的症状和表现。多动症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注意 ...[详细]
热点阅读